产业合作
全部分类

政策环境

  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重要保障,未来将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下,全球新材料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此大背景下,欧美日俄韩等全球20多个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了与新材料相关的产业发展战略,启动了100多项专项计划,大力促进本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相对而言,我国新材料产业起步晚、底子薄,材料先行战略没有得到落实,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整体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

政策环境  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目前通过纲领性文件、指导性文件、规划发展目标与任务等构筑起新材料发展政策金字塔,予以全产业链、全方位的指导。其中纲领文件主要为《中国制造2025》,指导性文件包括《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发展任务与目标相关文件包括《“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此外,我国还于 2016 年 12 月首次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担任组长,国家大力振兴新材料产业的决心得到充分体现。

 

  认为未来政策扶持以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关键战略材料。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 《中国制造2025》规划来看,制造业升级、装备材料国产化提升将是未来发展重点,“十九大”也明确提出我国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市场角度来看,近年我国先进制造业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全球,消费电子、家电品牌不断崛起,航空航天产业的商业化不断推进,先进制造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另一方面,我国高端制造快速发展背后的一个现实却是上游关键战略材料始终受人掣肘,国产化率、自给率不高,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我国虽然诞生出如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等众多消费品牌,但在上游半导体领域缺芯少屏,每年进口额高达2200亿美元,且贸易逆差额仍有扩大趋势。也正因为此,《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稀土磁性材料、航空航天装备材料等确立为未来急需突破的重点任务。预计关键战略材料有望成为下一个产业化重点,其市场规模有望迎来从1到10,甚至从10到100的突破。

 

政策环境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将为“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发展指明重点方向。为深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2017 年 1 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明确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认为发展指南所体现出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思想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即我国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制造业开始转型升级过程中已有所体现,并将在未来得到充分延续。